2017-02-14
中國航天產業投資委員會副秘書長韋文斌按語:"央企的實力+民企的活力+品牌外企的管理技術+各級政府的牽引力=未來市場的行業國際競爭力”,是導向性和最新的提法:面對劇烈的國際化競爭,民族企業只有整個行業的綜合競爭力上來了,才能真正是國家競爭力的提升!
核心提示:宋志平提出了一個公式——“央企實力+民企活力=企業競爭力”?!凹犹柧褪侨跁谝黄稹?,他說,一方面是資本的融會,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精神的融會。過去10年來,中國建材的銷售額從20多億元上升到2000多億元,是由于這個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整合。在宋志平看來,這類整合是大勢所趨。
“社會上一天到晚都在議論國進民退,我覺得一點意義也沒有,”57歲的宋志平對這些爭辯很不屑。在他看來,國企通過公眾化,國有的資本愈來愈少,民營家族企業終究也要公眾化,最后殊途同歸,“國民共進”才是正路。
宋志平是在上海交通大學安樂經濟與管理學院主辦的中國實踐管理論壇上發表這番言論的。在117家央企的董事長里面,宋志平是唯一的一名雙料董事長,同時兼任中國建筑(601668,股吧)材料集團有限公司和中國醫藥集團總公司董事長,可謂“跨界”董事長。這兩家央企的經營范圍目前都發展到了千億元級別。
“說到國有企業的迅速發展,人們就會想到壟斷、吃偏飯這些名詞,由于大家的認識是這些國企、央企有著種種弊端,不如民營企業適應市場好,不如民營企業更加有活力?!彼沃酒教寡宰约赫J同民營企業的優點,但他認為目前央企效益提升,并不是簡單地來源于壟斷,也不是來源于銀行的特殊支持,實際是這些年來央企、國企邁向市場的結果。
宋志平說,一些10幾年前很著名的國有企業都消失了、轉制了,今天很多央企都是那場戰役的幸存者,進入市場早期時不適應,但是經過了這么長的時間,“央企也好、國企也好,都在痛定思痛,然后果敢地進入市場,用市場化來改造自己,所以取得了今天的成績”。他以自己當家的兩家央企舉例,“此央企非彼央企”,已不再是傳統的國企和央企了,“就拿資本構成來說,中國建材和中國國藥,社會資本和股民占有60%的份額,國家占有40%的份額,它也不過就是國家控股的、多元化的股份制公司,它的性質不再是原來意義上的央企了?!?/span>
不過,宋志平認為傳統國企確切有弊端,所以必須改革。他自認為自己有點中庸,“我既不贊同把它講得像一朵花一樣,也不贊同對它來個休克療法,一夜之間推倒重新開始,所以我們的改革一定是溫和、理智、漸進型的改革?!彼X得,央企這些年來就是得益于兩點:1是改革;2是科學發展。
談到央企的市場化,宋志平還專門出了1本書《央企市營:宋志平的經營之道》。在他看來,央企的市場化經營可以歸納為五點:央企控股的多元化產權結構、規范的公司治理和治理結構、職業經理人制度、內部機制市場化和依照市場規則展開企業經營。
關于所有制,宋志平認為,單純的國有或單純的家族企業對管理來說都有弊端,他主張弄公司制的公司,這樣更科學,“之前說國營和民企比,現在都混合在一起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這是中國特色,而且做得很成功?!彼e例說,國藥就有大量的股民參與進來,他認為機制還是基礎,所以所有制的這類變化和混合是非常有意義的。
在公司治理結構方面,宋志平認為,公司化必定推出規范化的董事會。他所在的中國國藥叫做“中國醫藥(600056,股吧)集團總公司”,“總和有限的區分在于一個是公司注冊的,一個是國有的老國企,其實在一個非有限的公司里沒有一個規范的董事會法律位置,所以都要進行公司化改造,已進行了這么多年修訂,現在還有一些不是公司制的公司,這個我們要改?!?/span>
國藥已弄了6年多的董事會,宋志平說,這一次的董事會之所以有成績,是由于外部董事占多數,“國藥里有6個外部董事,3個是社會精英,有銀行的,有醫藥的;現在(中國)建材有6個外部董事,4個是社會精英,所以說要把管理決策權交給精英去管理?!彼沃酒秸J為,這就解決了央企政企不分的問題,“其實我們的政企不分最根本的緣由在于企業沒有決策權,現在國資委是出資人,需要回到出資人的位置去弄資產的監管、企業主業的制定、企業政策和制度的制定,把項目投資的決策權交給董事會、交給決策層,這一點現在做到了?!?/span>
關于職業經理人制度,宋志平認為,如果只弄董事會,不弄職業經理人,改革就只做了一半?!艾F在大家都在詬病央企領導人的收入,其實央企領導人的收入和民營企業、外資企業相比是很少的,為何人家要詬病呢?由于你的收入來源不透明,你不是市場化的,憑甚么任命他為總經理?我們只能解決這個問題,不能躲避?!?/span>
在內部機制市場化方面,“比如干部能上能下、人員能進能出、收入能多能少,這在今天的國有企業已不是主要問題了,”宋志平說,“30年的改革,應該說我們在這個問題上和民營企業、外資企業沒有多大差別,但是我們要堅持,不能回頭?!?/span>
宋志平強調,央企要和其它企業一樣,不要求國家給超過公民待遇的任何東西,在一個起跑線上公平正義地競爭,“這樣你的好才叫好,你賺的錢才叫真的賺錢,不然永久不知道你跟人家相比是好還是不好,由于你得到了一些額外的幫助。我所在的兩個行業是充分競爭的,不管是國藥還是建材,我們沒有得到國家的特殊照顧。有人說你既然是央企,自然能夠享受國家信譽,這個我不否認,但在有形的方面我并沒有得到甚么照顧,我也不主張有這些東西?!?/span>
宋志平提出了一個公式“央企實力+民企活力=企業競爭力”?!凹犹柧褪侨跁谝黄稹?/span>,他說,一方面是資本的融會,另一方面也是市場精神的融會。
過去10年來,中國建材的銷售額從20多億元上升到2000多億元,是由于這個行業進行了大規模的整合。在宋志平看來,這類整合是大勢所趨,“改革開放建了無數工廠,現在很多產能都是多余的,因此產業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資源的整合、存量的優化。誰來做這些工作呢?我覺得央企有條件做?!彼沃救A笑著說,央企被認為是國家的企業,所以不管是到上海,還是江蘇,都不會遭到排擠,但如果是江蘇的企業去浙江,浙江人就會覺得心里別扭。
在整合的進程中,中國建材是在市場公允乃至優惠的價格下進行收購,同時,還給管理層留30%的股分,使其可以享受整合以后的范圍效益,另外如果原企業主愿意留下做職業經理人,每一年還有幾百萬元的年薪,這被宋志平稱之為“3盤牛肉”,“由于我的整合不是強買強賣,不是逼迫人家,而是依照市場化的規則、依照市場化的規律把他們整合起來的,他們都愿意,這是多贏共贏?!?/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