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09-02
今年以來國內多地出現城市內澇,即便承擔著增強城市防澇能力重任的一些試點海綿城市,也未能幸免。
事實上,為最大限度地將災害的損失降到最低,國家于2012年4月就提出了“海綿城市”概念,并于2015年通過了第一批試點地區。而且我國第二批14家試點城市名單早已公布。
那么,何謂海綿城市?
具體來說就是,通過加強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充分發揮建筑、道路和綠地、水系等生態系統對雨水的吸納、蓄滲和緩釋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徑流,實現自然積存、自然滲透、自然凈化的城市發展方式?!爸攸c解決城市建設中的水環境、水生態和內澇問題?!?/span>
然而時隔一年有余,回看效果似乎有點差強人意。據《中國經濟周刊》記者不完全統計發現,全國30個海綿城市試點中,有19個城市出現內澇。
針對該現象,石家莊經濟學院教授張久民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我國每個城市都有其獨特的環境,需要根據其環境來構造理想的控水環境??偟膩碚f,雖然根據設計初衷,其效果可能還不能讓人滿意,但是海綿城市的效果實際上已經有所體現。
張久民舉例道,今年7月2日,常德城區遭遇特大暴雨,日降雨量177毫米,在5年內難得一見,遠遠超過城區降雨日排干量120至150毫米的設計能力,但中心城區沒有出現大面積積水,只有部分地段出現內澇。在海綿城市已建成項目區穿紫河沿線,除個別低洼處出現輕微積水外,其余道路、地塊均未出現連片積水現象。
在提到如何構建海綿城市時,張久民強調,”海綿城市”的建設需要時間較長,而且需要因地制宜,所以并沒有太多經驗可以照搬?!?/span>
目前對海綿城市的理解,還有待于拓展,必須從流域、區域的角度,來認識海綿城市?!焙>d”的概念遠遠比”低影響開發”所涵蓋的范圍要大,要真正解決城市內澇問題,海綿城市的建設應該從源頭開始解決。必須從國土區域系統地考慮海綿城市的建設問題,應該在更大范圍內跟水利、農業等整體的系統治理結合在一起,而不應該只局限在城區的范圍來解決?!?/span>